当前位置:潇湘女性馆 >

热点问题 >百姓民生 >

【兰山论语】让人才实至名归

【兰山论语】让人才实至名归

【兰山论语】让人才实至名归

【兰山论语】让人才实至名归

杨元戎

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。只有使人才资源得到有效开发,人才因素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,才能使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。因此,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既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,也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证。

近些年,各地纷纷出台优惠政策,千方百计引进和培育各类人才,不断提升本地区核心竞争力,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。但也有个别地方,费劲“挖”来的人才、费心“育”出的人才,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,甚至沦为“鸡肋”,弃之可惜、食之无味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“引人、育人、用人”上出了问题,使“人尽其才”成为一句空话。对此,相关部门应认真思考,如何着眼“引”、着力“育”、着实“用”,才能让人才实至名归。

着眼“引”字。要引进人才,先要识准人才。那么,怎么样精准识才、汇才?一方面,要在“准”上下功夫,明确重点、细化标准,以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”为统揽,既要看能力、比业绩,更要观德行、看作风,把善干事、作风正的人才纳入视野;另一方面,要在“识”上下功夫,拓宽渠道、多方考核,坚持多方评价人才,广邀上级、同事、服务对象、群众参与人才评价,并及时将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开,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把关。同时,还要与时俱进、不断调整和完善相关的人才政策,有针对性地开辟引进人才的“绿色通道”,并确保承诺的优待条件落实见效,让人才心有所属、才有所施。

着力“育”字。一个地方的发展,千方百计引进人才,确实能解燃眉之急、缓一时之困,但是,“引”并非固本之计,如果人才的培养跟不上,长久下去,必然“青黄不接”,仍会陷入“兵微将寡”的窘境。因此,培育人才是关键。一方面,要“因材施教”,根据岗位需求和素质状况,有针对性地选定课程、安排实践,做到“干什么学什么,缺什么补什么”,既全面细致、科学合理,又超前谋划、准确研判。另一方面,要“精益求精”,既要坚持高标准、高定位,又要分类设置、分层推进,通过设置满足工作要求、合乎人才实际的培育目标,最大限度地加快人才进步。此外,还要大力宣传人才、引导教育人才、帮助服务人才,激发培育人才的“鲶鱼效应”。

着实“用”字。引进人才、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,都要落实到“用才”。如果只注重“引”或“育”,却不注重“用才”,充其量就是表面文章,只会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。古人云:“好贤而不能任,能任而不能信,能信而不能终,虽有贤人,终不可用矣。”所以,汇才是学问,用人更是学问。一方面,要综合考量人才的专业知识、能力素质,将人才科学合理地放到匹配的岗位上,确保人适其岗、能尽其才;另一方面,要将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,使人才通过岗位锻炼,能够不断提高、进一步成长,实现人才与岗位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建立健全“容错纠错”机制,为人才锐意进取、勇于担当撑腰鼓劲,从而充分释放“人才红利”,有力推动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。

  •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,转载请注明 https://xxnxg.com/rdwt/minsheng/y4xoe.html